杨瀚森的选秀前景分析引发了广泛关注。知名篮球媒体人苏群对此发表了看法:
在经过凯尔特人队、篮网队与老鹰队的复杂三方交易后,篮网队成功获得了第22位的首轮签,这使得他们在第一轮选秀中拥有多达五个名额。此外,若加上次轮的36号签,篮网队在选中杨瀚森的机会将达到三至四次。这无疑使得篮网队成为杨瀚森落脚的最有可能之地。
相比之下,老鹰队和魔术队的签位数量显得微不足道,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媲美篮网队。虽然杨瀚森也有可能在次轮被选中,但可以想象,如果在26号的9点30分到27号8点至9点的时间内耐心等待,最终的结果将水落石出。
展开剩余62%然而,苏群的这一点评令不少球迷感到困惑,甚至引发一阵嘲笑。他所提及的信息大多数人早已耳熟能详,这样的信息整理显得非常“热剩饭”,反而让人觉得他似乎在勉强寻找观点,让人忍俊不禁。
值得注意的是,篮网队的五个首轮签与其他球队的1到2个首轮签形成鲜明对比,实在无需拿出这样简单的算术题来专门说明。此外,苏群同样罗列了一些观众观察的时间段,这种整理方式几乎让人感到是在“流水账”。
尽管过去有不少球迷对国内媒体人持有偏见,但大多数人依然认为,他们在这个行业中是“先驱者”和“深耕者”,能够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独到的表达,这是媒体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。相较于如今涌现的自媒体人,苏群这一行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,仿佛在告诉大家,即使是资深媒体人,也不能仅靠以往的“功劳簿”生存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苏群这一现象反映了国内众多老牌媒体人的水平下降。从杨瀚森的选秀分析来看,所发表的内容普遍缺乏实质性的价值,更多地是“废话文学”。经常关注相关信息的球迷对此应深有体会。
在这个伟大的时代,得益于网络与科技的进步,大家能够畅所欲言,而在这一过程中,涌现出了一批极具才华的自媒体人。他们或许名气不大,资历尚浅,却对篮球拥有最为纯粹的热爱,因而不断钻研,磨砺自身,进而与更多人分享独到的观点,这使得整个篮球领域的信息变得十分活跃。
反观20年前,那时信息主要依赖于篮球报纸,或许大家还觉得那时候的信息更为“高级”。如今,我们却在时代的变迁中产生疑惑:是否因为时代的进步导致名气的膨胀,同时丧失了最初的热情,还是本质上这一切都只是“快餐时代”的产物,让人们更少投入精力去深究有深度的内容?可以说,时代确实需要更多不同风格的媒体人站出来,丰富我们的视野。
发布于:四川省通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